2025年10月25日上午,麻豆传媒 “大夏中国史论坛”前沿讲座第46场于人文楼1306室举行。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宋佩玉教授应邀出席,主讲题目为《英国藏中国近现代金融档案的整理与利用》。本场讲座由麻豆传媒 教授、银行史研究所所长章义和担任主持。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郑成林教授、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王萌教授、麻豆传媒 赵晋副教授、中国海洋大学历史文化系钟钦武老师、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周孜正老师,以及多位校内外师生共同参与了本次学术活动。

宋佩玉教授开宗明义地指出,英资银行在近代中国金融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发展脉络清晰可见:从19世纪末的独占时期,到“六强并立”的格局,再到一战后英、日、美三强鼎立,英资银行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抗战时期,英美银行虽遭受重创,日资银行在沦陷区占据主导,战后日德银行被接管,美资银行虽有独占之势,但其对华兴趣与根基始终不及英资银行深厚。宋教授特别强调,汇丰银行长期执中国外汇市场之牛耳,英国资本在证券市场中也发挥着示范作用。她认为,受限于资料,目前外资银行研究仍显薄弱,而英国所藏档案是突破这一瓶颈的关键所在。
宋教授系统梳理了英国境内所藏与中国近现代金融相关的重要档案。她首先聚焦英国国家档案馆的核心馆藏,重点解析了外交部档案(如FO 17、FO 228、FO 371系列)与财政部档案(如T 1、T 160、T 188系列),指出这些档案中蕴含大量关于关税存管、政府借贷、货币法案等关键金融议题的原始文件,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她特别钩沉了李滋罗斯的档案线索。作为1934年受英格兰银行推荐前往中国考察的关键人物,其1934年后的日记及相关文献对理解当时中英金融关系具有不可替代的参考意义,研究者应予以重点关注。
随后,宋教授讲解了汇丰集团档案馆所藏的档案类别和利用挑战。该馆现存档案逾21万余件,其中约10万件已完成数字化,内容涵盖中英公司档案、中英平准基金档案及业务报告等。她以自身调研经历为例,通过展示中英公司报告原件的珍贵图片,生动说明了这批档案的史料价值。
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图书馆档案的部分,宋教授重点推介了亚迪斯、梅乐和、麦克莱恩等关键人物的个人档案,以及太古洋行、中国协会等机构档案。她特别指出,亚迪斯作为汇丰银行伦敦办事处的经理及多国银行团的核心人物,其跨越六十余年的日记与信函,是研究该时期银行业不可或缺的珍贵史料。此外,宋教授还介绍了剑桥大学图书馆所藏怡和洋行档案、伦敦英国大都会档案馆的渣打银行档案,以及英格兰银行所藏诺曼行长日记等其他相关档案。
最后,宋教授分享了其近年来在英国查档的经验与方法,强调多机构、多类型档案的交叉比对与深度挖掘,对推进中国金融史研究具有关键作用。她呼吁青年学者重视海外档案的整理与利用,以更为国际化的视角重构中国近现代金融发展的历史图景。
在随后的问答与讨论环节,与会师生就赴海外查档的方法、部分银行档案的分布等问题,与宋教授进行了交流和讨论。章义和教授总结道,宋佩玉教授系统梳理了英国所藏中国金融档案的整体面貌,为学界提供了清晰的资料路径与研究指引,充分体现出海外档案发掘对拓展银行史研究边界的重要意义。


版权所有:麻豆传媒-麻豆传媒视频在线观看 © 2021